2020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重点:康复医学

发布时间:10月27日    文章来源:江苏成教网

  1、康复:指身心功能、职业能力、社会功能的恢复。

  2、康复心理学:是研究残疾人和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。按照这些规律,使其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发挥心理活动中的积极因素,唤起他们乐观积极的情绪,调动其主观能动性,发挥机体的代偿能力,使其丧失的功能获得改善或恢复,心理创伤获得愈合,社会功能获得恢复,使其能享受正常人所能享受的权利。

  3、基本原则:功能训练,全面康复,重返社会

  4、影响康复过程的因素:1)认知活动影响,包括否认、偏见、偏信、依赖、固执、宿命观等。 2)情绪影响。3)人格影响。4)社会因素影响。5)医源性因素。

  5、残疾人的共同特征:生理:躯体存在某方面残缺或功能障碍。心理:重大挫折下出现自责、自卑、沮丧、对自身的无价值感、个性改变等情况。社会:在社会上应享有与正常人同样的权利待遇,不受歧视。

  6、康复过程中错误的认知:否认、偏见、偏信、依赖、固执、宿命观

  7、康复过程中错误的认知的处理:1)。处理包括使其摆脱患者角色,重新建立正常人角色;让残疾人对自己现在的状况有清楚认识;强调恢复正常的社会和家庭功能;培养各种兴趣爱好;加强对亲属的心理健康教育。

  8、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:1)外向透射性心理反应(将原因推诿于客观)2)内向透射性心理反应(自我压制,压抑,自责)3)患者角色习惯化

  慢性疼痛:指疼痛感超过三个月或在创伤痊愈后仍持续存在的疼痛。

  失眠分类:生理因素性;躯体因素性;精神因素性;药物因素性。

  失眠药物:巴比妥类(已禁用),苯二氮卓类,非苯二氮卓类(唑吡坦、佐匹克隆)其他(米安色林、谷维素)

相关阅读

预约试听

在线报名

在线咨询

服务热线